欧美乱人伦中文字幕在线不卡-日韩免费高清专区-久久久久亚州aⅤ无码专区首-精品国偷自产在线不卡短视频

我的位置: 首頁 > 法律條文> 民商法類 > 農業部關于2005年發展糧食生產的意見

農業部關于2005年發展糧食生產的意見

農業部關于2005年發展糧食生產的意見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中發[2005]1號)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以及全國農業工作
農業部關于2005年發展糧食生產的意見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中發[2005]1號)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以及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加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繼續調整糧食種植結構,努力實現今年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為國民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正確估計2004年糧食生產形勢
(一)糧食生產出現重要轉機。2004年全國糧食總產量實現9390億斤,比上年增產776億斤,單產達到308公斤/畝,比上年提高19.2公斤/畝,總產增量和單產均創歷史最高水平。同時,糧食播種面積扭轉了連續5年下降的局面,比上年恢復增加3300萬畝。糧食生產的大幅度增產,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糧食生產成為國家宏觀調控的最大亮點。
(二)糧食持續增產的基礎不穩固。2004年的糧食增產是在政策好、市場旺、人努力、天幫忙的共同作用下實現的,具有明顯的恢復性質。必須清醒地看到,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糧食生產投入不足、基礎脆弱、抗災能力不強的狀況并沒有根本改變;糧食科技水平仍然偏低,糧食生產的增長方式并沒有根本改善;糧食總量仍然產不足需、重要糧食品種缺口仍然較大,產需矛盾并沒有根本解決。同時,今年的糧食生產還面臨氣候條件不確定、病蟲害偏重發生、農資價格居高不下和市場糧價穩中趨降的壓力。
二、明確2005年發展糧食生產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
(三)總體要求和基本目標。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精神,穩定、完善和強化促進糧食生產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進一步調動農民群眾務農種糧和地方政府重農抓糧的積極性,以嚴格保護耕地、加強耕地質量建設為基礎,以加強農田基礎設施為重點,以推進科技進步為支撐,努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基本目標是:穩定增加糧食播種面積,主攻單產,優化品種、品質結構,努力實現糧食產量穩定增加、種糧效益明顯提高。
(四)突出抓好四大糧食作物生產。水稻以發展優質稻為重點,擴大雜交稻和超級稻種植,長江中下游和華南適宜區應繼續恢復“雙季稻”生產,東北地區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水源條件好的地方可增加優質粳稻生產。小麥以挖掘區域潛力為重點,繼續發揮黃淮海和西南地區增產優勢,大力發展優質專用小麥生產。玉米要優化品質,加快發展青貯玉米,搞好深加工和流通。大豆要推廣優良品種,提高單產和質量。
(五)大力推進糧食產業升級。深化調整糧食種植結構,繼續推進糧食優勢區域布局規劃的實施,扎實搞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建設,大力提高糧食生產的區域化、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水平,努力降低糧食生產成本、增加糧食附加值、增強糧食產業競爭力。
三、認真落實糧食生產扶持政策
(六)切實抓好良種補貼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落實。今年中央加大了良種補貼和農機購置補貼的實施力度,各級農業部門要認真抓好落實。一要在提高政策落實的科技含量上下功夫。努力做到良種補貼政策與主導品種、主推技術、訂單生產和種子基地相掛鉤,充分發揮補貼政策帶動科技推廣的作用。充分尊重農民購買農業機械的自主權,引導農機企業參與補貼市場競爭,進一步調動和保護農民積極性,最大限度發揮財政補貼政策的效應。二要在完善補貼的工作機制上下功夫。積極完善良種補貼登記造冊、張榜公布、資金發放、供種企業招投標等工作做法。重申沒有實行政企分開的種子公司,一律不得參與招投標。中標企業必須確保種子質量,并具有配套做好統一供種和良種良法推廣的能力。建立健全農機補貼產品目錄編制、專項資金使用管理、項目檢查、績效考評監督等制度,搞好項目信息檔案管理,確保補貼資金真正落到農民手中。三要在強化監管措施上下功夫。要確保項目實施的全過程公開、公平、公正,不發生任何違規違紀的行為。
(七)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其他扶持政策的落實。今年中央進一步加大了扶持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農業稅減免、糧食直接補貼、土地出讓金用于基本農田建設、糧食最低收購價、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調控等政策措施都與糧食生產密切相關。各級農業部門要積極參與,配合有關部門抓好各項政策的落實,充分發揮政策措施對糧食生產的推動作用。
四、做好加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工作
(八)嚴格保護好耕地和基本農田。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鞏固和擴大全國基本農田大檢查的成果,把最嚴格耕地保護的各項制度和措施落到實處。切實抓好把基本農田落實到地塊、農戶,寫進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的工作,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不下降”。抓緊制定補充耕地、補劃基本農田質量驗收辦法和建設標準,并對整理、復墾和補充的耕地及補劃的基本農田開展質量驗收確認。做好耕地地力的分等定級工作,為補充耕地的數量、質量實行按等級折算提供科學依據。進一步建立健全耕地質量保護責任目標考核體系和動態監測、預警制度。
(九)實施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優質糧食產業工程是一個涉及面廣、資金量大、參與部門多的綜合性項目。各地在實施過程中,一定要精心組織,加強協調,統籌安排。不斷創新項目建設、管理和運行機制,建立法人責任制,完善招投標及工程監理制度,嚴格按計劃落實配套資金,按項目批復內容組織建設,加大對建設項目的監督檢查力度,確保建設進度和工程質量,發揮項目的整體功能和效益。
(十)推進實施新一輪“沃土工程”。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搞好“沃土工程”建設的指示精神,實施新一輪“沃土工程”的總體目標是,提高耕地基礎生產能力,建立耕地質量建設和保護的長效機制。主要任務是增加土壤有機質投入,培肥基礎地力,提高耕地、肥料和水的利用率,改良土壤、改造中低產田,防治農田污染、防止水土退化,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體系。今年的工作重點是推進開展耕地質量普查,加強標準糧田建設,扶持有機肥產業發展,加強旱作節水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應用。
五、組織實施科技入戶工程
(十一)組織好農業科技入戶工作。堅持實際、實用、實效,尊重農民意愿,滿足農民需求的原則,充分調動農業推廣、科研教學單位以及合作經濟組織和龍頭企業的技術力量,進村入戶,“面對面”、“手把手”傳授技術。根據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的要求,認真做好技術指導單位、技術指導員的選聘工作,以及科技示范戶的技術指導工作,認真實施好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著力提高科技示范戶的綜合素質和發展能力。
(十二)加強以糧食作物為重點的新品種展示。良種展示是一項功效顯著的科技入戶模式,深受廣大農民、種子企業和用戶的歡迎,因此要繼續擴大展示范圍,加強展示基地建設。今年初步計劃安排主要糧食作物品種國家級展示點300個,展示國家公布和各地推薦的主導品種。各地根據展示品種的特點,結合當地生產實際,與主推技術配套,建好良種良法示范點,組織好新品種現場觀摩活動,促進主導品種與主推技術的大面積應用,提高良種良法的推廣普及率。
(十三)著力推進“四個一千”技術示范推廣行動。按照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的部署,在全面加快各項農業技術推廣入戶工作的同時,著力組織實施好“四個一千”推進行動。即1000萬畝超級稻標準化生產示范,以此帶動6000萬畝超級稻生產水平的提高;1000萬農戶耕地的免費測土配方施肥,以此帶動配方施肥技術快速推廣;1000萬畝高毒農藥替代和統一滅鼠技術示范,保護生產、生態安全,減少糧食損失;1000萬畝節水技術示范,提高抗旱播種保苗質量,節本增效。
(十四)強化主體培訓工作。圍繞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大力開展主體培訓。根據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加強新品種、新技術和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依托綠色證書工程、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農村優秀人才創業培植工程,開展科技示范戶培訓,充分發揮現有培訓工程的作用。按照“一本技術手冊、一張明白紙、一張培訓卡、一張教學光盤”的“四個一”培訓模式和“定培訓單位、定培訓對象、定培訓內容、定資金使用”的培訓要求,責任到人,培訓到戶,有效提高農村勞動者的科技文化素質。
(十五)創新農技服務機制。抓住國家公共財政補貼重大農業技術推廣和實施科技入戶工程的機遇,鞏固和推進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積極開展重大農業技術推廣補貼試點,調動農民學科學、用技術的積極性。緊緊依靠各級農技推廣體系實施好科技入戶工程,通過工程實施穩定一支精干高效、懂業務、善推廣的基層農技推廣隊伍。
六、抓好防災減災工作
(十六)樹立抗災奪豐收意識。做好農業防災減災工作,對確保糧食生產安全,減少糧食和農民投入損失意義重大。各級農業部門必須樹立抗災奪豐收思想,及早制訂和完善各項防災減災預案,重視分析災害形勢,搞好監測、預測和預報,提前做好抗災物資、資金和技術準備。特別要加強抗災救災種子儲備體系建設,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開展農業救災保險試點工作。
(十七)落實各項防災減災措施。切實抓好重大病蟲害監測和防治工作。積極推行重大病蟲害發生的電視預報制度,建立抗災救災快速反應機制,對蝗蟲、小麥條銹病、水稻螟蟲、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等遷徙、跨區暴發的病蟲害進行統防統治,對病源傳播源頭嚴加防控,對突發植物疫情及時實施封控撲滅,認真做好干旱、風雹、北方低溫冷害及南方高溫熱害等自然災害的預防方案,及時、準確掌握災害發生情況,及時采取防災減災措施,降低災害損失。
七、抓好春耕備耕和田間管理工作
(十八)加強越冬糧食作物田間管理。針對部分地方冬小麥旺長和病蟲害發生提早等特殊情況,積極組織廣大農技人員深入田間查苗情、查病情、查墑情,制訂好田間管理方案,指導農民因地、因時做好肥水管理,控旺促弱保壯(苗),努力形成合理的群體結構。同時,密切監測凍害特別是“倒春寒”和病蟲害的發生趨勢,及時組織應對和做好防治,打好夏糧豐收基礎。
(十九)及早籌劃春耕備耕工作。今年春來早,各級農業部門要盡快將今年中央繼續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宣傳入戶,引導農民繼續多種、種好糧食作物,調動和保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通過農情調度、信息發布,加大生產指導力度。做好種子、化肥、農藥、農機具和柴油等重要生產資料的儲備、調運和調劑。抓好糧食增產技術的春季培訓,開展農機的冬修、冬檢和機手培訓、安全生產教育工作,確保春耕備耕工作順利進行。
(二十)開展農資市場專項整治。春耕備耕期間是農資購銷旺季和假冒偽劣農資進入市場的高峰季節,各地農業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按照農業部《關于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要求,切實加強春耕備耕期間的農資市場專項整治,組織開展重點農業機械的試驗選型和質量跟蹤調查,并公布結果。今年繼續組織種子、肥料、農藥專項整治,重點是發現和查辦重點案件,強化源頭治理、市場監管、服務指導和信用建設,堅持以我為主、聯合行動,完善制度、強化措施,疏堵結合、標本兼治原則,選擇重點作物、重點地區、重點市場和重點季節,加大執法檢查力度,促進市場秩序實現根本好轉,確保農業生產安全。
八、加強信息引導和組織領導
(二十一)加強信息引導。各地加大農情調度的工作力度,搞好信息搜集、整理和發布,進一步通過信息引導,增強生產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效果。加大對糧食訂單生產和糧食現貨、期貨等市場信息的搜集,搞好糧食產銷、供求及價格走勢分析。組織好種子、化肥和農藥等生產資料的技術、信息交流活動;及早發布各地小麥、水稻機收作業時間、面積和價格等信息,引導參加跨區機收的農業機械有序流動;繼續辦好大米、小麥等農產品產銷交易會,擴大訂單生產,加強市場引導,促進農民增收。
(二十二)搞好生產指導。我部在繼續發揮水稻、小麥專家指導組作用的基礎上,將進一步成立玉米、大豆等專家指導組。各地充分發揮專家的參謀、咨詢作用,在生產的關鍵環節,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基層一線,加強巡回指導,落實科技措施,提高科技的推動效應。
(二十三)強化工作督導。我部將繼續加大工作督導力度,制定“2005年發展糧食生產工作月歷”。各省也要采取不同形式,把發展糧食生產的主要工作措施、重大農事活動具體化,明確任務,責任到人。進一步完善糧食生產聯系點制度。通過聯系不同,地區、多種類型的發展糧食生產典型,建立暢通的信息溝通渠道,及時發現問題、總結經驗,進而指導全國的糧食生產。繼續落實發展糧食生產聯席會議制度,將糧食督導工作規范化。加強農業項目檢查,提高項目管理水平,充分發揮項目的帶動效應。積極轉變工作指導方式,努力采用市場經濟的辦法,推動政策、科技和各項工作的落實。
二00五年二月七日

評論

蒼老早已來臨

誰種誰受益,望這個政策落到實處

2小時

陰天的月

推廣優良品種,提高糧食質量,減少糧食進口…

8小時

不談感情

要嚴查虛辦合作社!

半年前

在我手中燃盡

這篇報告走心了

半年前

月半小夜曲

搶行土地流轉合法嗎??

半年前

相關法律條文

農業部關于2005年發展糧食生產的意見 農業部關于2005年發展糧食生產的意見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中發[2005]1號)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以及全國農業工作
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廣泛宣傳《2004年國家鼓勵農民發展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的通知 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廣泛宣傳《2004年國家鼓勵農民發展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的通知(農辦政[2004]3號2004年2月16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林、農牧)廳(局、委):為了
永州市人民政府關于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意見 永州市人民政府關于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意見(永政發〔2014〕4號)各縣區人民政府,各管理區,永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市政府各委局、各直屬機構:為進一步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
農業部關于促進設施農業發展的意見 農業部關于促進設施農業發展的意見(農機發[2008]3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農業、農機、畜牧、農墾廳(局、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設施農業是綜合應用工程裝備技術

律師最新回復

我是律師

 

律所合作請聯系客服

服務時間 9:00-18:00

400-600-7222

詢律網公眾號

詢律網公眾號

案源信息早知道

詢律網APP

詢律網APP

快捷回復咨詢

友情鏈接(權重2+QQ:3425826150):

備案號:湘ICP備2021010099號-1 經營許可證編號:湘B2-20210501 投訴舉報:xunlv1688@163.com

Powered by 詢律網 Copyright © 長沙詢律網絡服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聯系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湘江財富中心FFC

版權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來自于網友投稿或轉載網絡上的公開信息,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若內容存在侵權或錯誤,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在2個工作日將他刪除。
現在整個網絡流量生態,網站訪問占比極低,本站訪問量更是不值得一提,本站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沒關閉只是基于情懷。
有一些不良律師或不要臉的企業,在不告知我們的情況下,非法采證,惡意起訴,我們將奉陪到底。再一次聲明,本站收到的所有侵權申訴均會在不超過兩個工作日處理,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