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乱人伦中文字幕在线不卡-日韩免费高清专区-久久久久亚州aⅤ无码专区首-精品国偷自产在线不卡短视频

我的位置: 首頁 > 法律條文> 民商法類 > 榆林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進工程的意見

榆林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進工程的意見

榆林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進工程的意見(榆政發〔2007〕49號)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為了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
榆林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進工程的意見
(榆政發〔2007〕49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了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陜西省實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萬村推進工程規劃》,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全市“一村一品”產業發展現狀
“一村一品”是根據一定區域的資源稟賦和特點,以市場為導向,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和品牌優勢,使其逐步成為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鏈或產業集群。全市國土總面積、人均占有耕地、年日照時數等自然資源優勢在全省較為突出。以優質馬鈴薯、地膜玉米、玉米制種、名優小雜糧、無公害大漠蔬菜、種草養羊、紅棗、海紅果為主的地方名優雜果等農業產業規模、產量均居全省前列。獨特的農業資源優勢,為全市發展“一村一品”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村一品”典型初步形成。目前,全市已形成“一村一品”專業村169個,涉及糧、菜、果、畜及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方面。2005年,“一村一品”模式村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平均達到了3000元左右,比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高出1197元,成為帶動農村區域經濟增長的亮點。
知名品牌不斷涌現。全市已注冊的農產品品牌有“榆薯牌馬鈴薯”、“一定牌辣椒”、“橫山大明綠豆”、“巨鷹灘棗”、“米脂香米”、“五谷園小雜糧”、“榆林豆腐”等一百多個,地方知名的靖邊龍洲蔥、楊虎臺蒜、府谷海紅果、橫山羊肉、榆林陜北白絨山羊、榆陽色草灣香瓜、定邊爐饃、子洲黃芪、綏德石雕、吳堡蠶桑、榆林粉條等特色產業初步形成,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產業化經營逐步壯大。全市現有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1600多個,其中省級重點龍頭企業4家,市級重點龍頭企業41家,中介組織168個,農村經紀人5000多人。橫山大明綠豆、榆林紅棗、玉米制種、外向型蔬菜等產品的商品率達90%以上,農產品附加值明顯提高,使農民在農產品加工、流通環節的收益不斷加大,增收步伐明顯加快。
農業特色產業優勢明顯。隨著農業內部結構調整優化,優勢特色產業迅速發展,基地規模不斷壯大,以辣椒、洋蔥為主的外向型大漠蔬菜遠銷廣州、長沙、武漢等十多個南方大中城市,橫山大明綠豆、三邊蕎麥等名優小雜糧商品轉化率達到80%以上,以橫山大明綠豆為主的近十個雜糧品種出口日本、韓國等國際市場,出口量占到全國總量的10%左右,年創匯2000多萬美元,2006年我市30多萬畝綠豆、紅小豆等雜豆獲得了歐盟(BCS)、日本(JAS)、美國(OCLA)等國際組織認證,橫山縣大明綠豆已在國內和日本分別注冊“HS”商標;雜交玉米制種的面積和產量占到全省的80%以上。全市優質油料面積達76萬畝,產量6萬噸;大漠蔬菜面積36萬畝,產量60萬噸;優質蠶桑面積42萬畝,名優特色產業發展為“一村一品”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主導產業已具規模。2006年全市“草、羊、棗、薯”四大主導產業年產值已占到農業總產值的40%以上,形成了北部長城沿線種草養羊產業區,種草保存面積1091萬畝,羊子飼養量775萬只;東部黃河沿岸紅棗產業區,面積達到160萬畝,年產量20萬噸;白于山區優質馬鈴薯產業區,面積達到244萬畝,產量達到244萬噸,主導產業的發展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做出巨大貢獻。
我市“一村一品”發展已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但整體上仍處于起步階段,存在不少問題:一是數量少,規模小,比較效益低,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能力不強;二是生產聚集度不高,缺乏整體規劃和有效指導,基本處于自發狀態;三是產業化程度低,加工程度不高,多以原產品銷售為主,農產品深加工和多層次增值能力不足;四是整體發展水平低,尚未形成市場優勢,具有國內外市場競爭力的知名品牌少;五是投入嚴重不足,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缺乏發展后勁。
二、實施“一村一品”工程指導思想與堅持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按照“穩糧、興牧、優果、增菜、強種”的思路,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依托,以科技、人才、信息為支撐,以培育名牌產品和主導產業為重點,以龍頭企業建設和市場營銷為突破口,堅持產業富村、科技興村、生態建村、人才強村、企業帶村的方針,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完善發展機制,提高發展質量,拓展發展空間,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為建設新農村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
(二)堅持原則。
1、堅持依托優勢資源發展原則。我市地域面積廣闊,區域差異大,光熱資源充足,生物種類多,“一村一品”建設必須依托當地自然資源優勢、實行分類指導,因地制宜,打優勢牌,走特色路,推進產業向優勢區集中。
2、堅持市場導向原則。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立足國內市場,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重點發展商品率高、經濟效益好的產品。
3、堅持科技創新原則。科技是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的關鍵,要不斷加強新技術、新品種、新工藝的推廣應用,堅持實施科技進村入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普及實用技術,推進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科技貢獻率。
4、堅持農民自愿原則。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尊重農民選擇,充分體現農民自主創業的主體地位,不強迫命令,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注重實效。
三、“一村一品”示范村(推進村)組織申報與目標任務
(一)示范村(推進村)的選擇。
示范村(推進村)的選擇,以行政村為單元,以目前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等產業基礎為重點。堅持“農民自愿、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相對集中、形成規模”的原則,把從事主導產業農戶占農戶總數70%以上,來自主導產業收入占當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0%以上,有特色產業基礎,有創業型帶頭人的村作為示范村。
推進村的選擇應與示范村在區域上相鄰近,產業上相匹配,從事主導產業的農戶占農戶總數50%以上,主導產業收入占當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0%以上。建立幫扶、帶動機制,實現產業區域聚集。
(二)示范村(推進村)的申報。
示范村(推進村)由村委會申報,也可由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申報,申請報告應分別經鄉鎮政府和縣區主管部門審核后,報市一村一品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農業局)。由市一村一品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相關部門對申報村實地考察后提出推薦意見,上報省上審批,推進村由市一村一品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批后報省上備案。經省、市審批確定的示范村、推進村分別在省級和市級新聞媒體進行公示。
(三)產業布局。
根據全市農業優勢資源,重點發展“四區一帶”特色產業。一是以佳縣、吳堡、清澗為主的東部黃河沿岸優質紅棗產業區,重點發展紅棗產業;二是以子洲、綏德、橫山為主的南部丘陵溝壑旱地小雜糧產業區,重點發展大明綠豆、紅小豆,香谷米、白眼雙青豆等雜糧產業;三是以定邊、靖邊為主的西部白于山區優質馬鈴薯、大漠蔬菜產業區,重點發展優質馬鈴薯和以辣椒為主的外向型反季節蔬菜產業;四是以榆陽、神木為主的北部風沙灘地種養結合及名優種子繁育區,重點發展種玉米養豬、舍飼養羊、奶牛等種養業和雜交玉米制種,馬鈴薯、小雜糧、瓜菜種子繁育等產業;五是以210國道沿線為主的農副產品加工、運輸產業帶,重點發展粉條加工、石料加工、貨物運輸等產業。
各縣區應結合本地實際,制定農業特色產業發展規劃(2007-2015年),同時根據區域農業特色產業的整體規劃,制定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示范村(2007-2010年)、推進村(2007-2015年)發展規劃。區域產業規劃和示范村(推進村)發展規劃,于2007年6月底上報市“一村一品”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批。
(四)示范村(推進村)的建設任務與發展目標。
按照“一村一品”選擇標準,全市重點建設100個示范村,1000個推進村。
示范村要著重在發展現代農業、提升產業水平、優化產品結構、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開拓市場、改進加工工藝和引進新技術、新品種、新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等方面進行示范。爭取到2010年,建成運行規范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完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體系;健全與龍頭企業的利益聯結機制,農產品加工規模和深度實現新的突破;培育扶持一批知名品牌;農民人均純收入較“十五”末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翻一番,來自于主導產業的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比重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農村經濟水平顯著提高。每個示范村有一定規模的優勢特色產業;有新型農民組織體系;有特色品牌;有堅強的領導班子和創業型帶頭人。農村經濟水平顯著提高,社會事業達到快速發展。
推進村重點在產業規模擴張、標準化生產、農民綜合素質與組織化程度提高、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進行指導、培育、扶持。從2007年起,每年應以5-15%的速度將推進村發展到示范村標準,到2015年,推進村要全部達到示范村的標準,大幅度提升全市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示范村和推進村的建設要遵循“節地、節水、節肥、節種、節能”和資源綜合循環利用的原則,引導示范村、推進村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的路子,逐步構建高效、生態、安全、可持續發展的“一村一品”發展格局。
四、建立健全“一村一品”七大保障體系
(一)強化科技服務體系,為“一村一品”發展提供技術支撐。以全市區域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開發為重點,建立“一村一品”發展的科技服務支撐體系。一是圍繞“一村一品”產業開發,由市農業局牽頭組建糧食、蔬菜、畜牧、果業特色種植和特色產業六個專家組,每個專家組由7-9名具有中高級職稱專業人員組成,協助示范村和推進村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指導農林有害生物預警、預報與防治、畜禽疫病防治、測土配方施肥以及在生產中出現的技術難題;對農副產品的加工、包裝、保鮮、儲運等環節進行技術指導。二是縣、鄉有關部門,要把示范村、推進村的技術服務與科技進村入戶緊密結合,圍繞主導產品,制定生產技術規程,進行作物病蟲害防治、畜禽防疫、指導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協助農民做好產品銷售等。三是市、縣、鄉要建立駐村指導員制度,每個示范村和推進村至少要有一名駐村指導員,進村到戶進行技術指導服務。
(二)建立試驗示范體系,增強“一村一品”發展后勁。為了充分利用土地、技術優勢, 高標準、高效益地搞好科技服務,將市原種場組建為榆林市農業科技試驗示范中心,重點開展農業種質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主要農作物新品種的引進、示范;設施農業、立體栽培、標準化生產技術的試驗示范,地方名優小雜果豐產技術改造;農產品品質檢測、加工包裝等高新技術的研究;農民實用新技術培訓;指導縣區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市、縣農業教學、研究實習基地;通過2-3年的努力,把該中心建設成為全市科學化、商品化、集約化、產業化的現代農業試驗示范展示中心。各縣區也應建立500畝以上的農業綜合試驗、示范園,引進農業新品種,示范推廣新技術。改革農業耕作制度和種植方式,重點示范旱作農業、節水灌溉、配方施肥、免耕栽培、農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種、健康養殖、科學養畜等實用技術。使其成為展示新品種、新技術的窗口,培訓新型農民、農村創業帶頭人的基地,增強“一村一品”發展后勁。
(三)完善信息服務體系,打造地方特色優勢品牌。一是加快“一村一品”一體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農業信息網絡服務平臺,在示范村和推進村配備電腦、電視、電話等設備,建設電子農務、農信通、農家樂信息服務點,選配專職信息員,及時為農戶收集、發布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及農產品供求信息等。二是按照生產技術規程,加快實行標準化生產。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基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力爭到2010年,種養業示范村要全部獲得無公害基地認定和產品認證,推進村于2015年全部獲得認定、認證。三是要充分利用各種展銷會、旅游文化節及2007年“中國?榆林首屆國際蕎麥節”等活動,大力宣傳我市農產品,擴大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場占有率,使全市“榆薯牌馬鈴薯”、“橫山大明綠豆”、“一定牌辣椒”等規模大、市場廣的品牌,向名牌和產品的系列化、深度化發展。四是要加強區域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推進特色商標的申報注冊保護工作。鼓勵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傳統的產品申報名牌產品,每個縣區要打造、培育2-3個在全國全省有影響的農業特色品牌,力爭使我市在省內外有較強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有較大突破。要積極申報“陜北白絨山羊”、“定邊芡蓮”、“三邊蕎麥”、“米脂紅蔥”、“龍洲蔥”、“楊虎臺蒜”、“府谷海紅果”、“橫山羊肉”等產品地理標志保護與商標注冊,提高我市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能力。
(四)健全農村人才培訓體系,造就建設現代農業人才隊伍。要充分利用榆林農業學校、榆林林業學校、農業干部學校、市、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民培訓中心,培養本土農業人才,造就一批發展“一村一品”工程的新型農民。繼續組織實施“農業科技進村入戶示范工程”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圍繞當地主導產業開展技術培訓。培訓主要面向示范村(推進村)農民、主導產業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龍頭企業法人、駐村指導員和鄉鎮及村干部。有關部門應組織相關專家,編寫有關支農惠農、種養業、產業化經營等方面的“一村一品”培訓教材,做到示范村、推進村人手一冊。市級重點培訓100個示范村村長、信息員及駐村指導員,縣區重點培訓推進村干部及種養大戶。在培訓方式上,重點采用集中培訓和現場指導,市、縣要每年組織安排1-2次種養業大戶、龍頭企業法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和鄉村主要干部到先進地區考查學習,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和決策能力。
(五)培育發展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體系,為農村產業化發展提供有效的組織載體。按照“一村一品”規劃布局,突出優勢特色產業,使其向區域化、產業化、規模化、效益化發展,為“一村一品”和農村產業的發展提供有效的組織載體。一是積極培育和壯大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及經紀人隊伍,每個示范村都要成立專業合作社,開展市場營銷、信息服務、技術培訓、農產品加工儲藏和農用物資采購經營。切實增強農民在市場營銷中的組織性及影響市場的能力,促進入市農產品質量標準化、包裝規格化。二是著力搞好龍頭企業與示范村的利益連接機制。對已認定的省、市級龍頭企業,要積極參與“一村一品”建設活動,以示范村為生產基地。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連接,按照市場需求與農民簽訂產銷合同,發展訂單農業,形成“企業+合作組織+農戶”的連接緊密的一體化經營模式,有效解決老百姓賣難問題,保障農民的實際收益。
(六)建立健全市場營銷體系,促進農村經濟多元化發展。結合本區域的特點,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推動建立以區域批發市場為骨干、以中小型遍及城鄉的農產品市場為基礎的農產品市場體系,充分發展其載體、紐帶和渠道作用。在示范村和推進村集中的地域,建立以糧、果、菜、畜為重點的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30個,配備監測檢驗、信息服務等設施,強化服務功能,拓寬經營領域,擴大輻射范圍。積極發展連鎖配送、專賣、超市等現代流通業態,支持龍頭企業、合作社直接領辦連鎖超市或經營點,開展農產品集中配送,加快推進農產品進超市,暢通“綠色通道”,通過各種方式把大超市和基地對接起來,在流通營銷環節取得新的突破。市、縣要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機構,配備設備、人員,為全市農產品開展市場準入創造條件。
(七)加強完善投入保障體系,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建立以農民為主、政府支持、社會參與的多元投入體系,加大宣傳和招商引資活動,廣泛吸納社會資本參與農村主導產業、特色產業開發。一是市政府對省、市已審批確定的100個示范村、1000個推進村發展主導產業,給予財政補助,市財政從2007年起每年預算“一村一品”發展專項基金,主要用于:1、項目的調研、規劃、宣傳;2、示范村和推進村的農民適用技術培訓;3、農村信息網絡建設;4、良種補貼;5、引進農業新技術,新品種試驗示范;6、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基地認定、認證、商標注冊、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與商標注冊;7、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8、有害生物及畜禽疫病防治;9、建立專業批發市場;10、建立市農業科技示范中心;11、“一村一品”專家組的科研、考察、培訓;12、駐村指導員補貼。按照省委組織部、省農業廳、省人事廳聯合下發的陜農業發〔2006〕316號文件精神,在駐村期間原單位待遇不變,每人每年發放1000元交通費、2000元生活補貼。成績突出者要給予獎勵,并在提拔使用,技術職稱晉升等方面給予傾斜照顧。13、測土配方施肥等方面的支持。縣區每年應安排300-500萬元用于“一村一品”發展。市縣政府確定的年度“一村一品”發展基金,市縣農業部門要根據發展基金補貼內容、標準,嚴格依照年度工作計劃,確定項目任務,做到專款專用,提高建設效益。二是整合各項支農資金。結合新農村建設,按照“統籌協調、各計其功、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的原則,著力改善“一村一品”示范村和推進村的道路、通訊、電力、沼氣、農田基本建設等基礎設施,切實發揮政策和財政投資的導向作用;引導金融機構開展農戶小額貸款業務,農村信用社要優先將示范村、推進村列入小額信貸扶持范圍,促進共同發展。三是探索建立農業保險機制。保險機構要積極將“一村一品”產業納入農業保險范圍,探索開展農業政策性保險和商業保險有機結合的路子,有效化解經營風險。
五、加強“一村一品”工作的組織領導
(一)加強領導。發展“一村一品”是全市建設現代農業,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也是一項長期系統的艱巨任務。縣區、鄉人民政府必須正確認識形勢,統一思想,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一村一品”發展上,明確職責和任務。市政府成立發展“一村一品”工作領導小組,市長任組長,分管農業副市長任副組長,農業、畜牧、林業等有關部門領導為成員,協調解決“一村一品”發展過程中的一些重大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農業局,農業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抽調相關人員專職工作。 “一村一品”辦公室的主要職責是提出全市發展“一村一品”總體工程規劃;審批示范村、推進村發展規劃;負責示范村、推進村項目的申報、審核、實施和管理。縣鄉政府也要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做到上下聯動,條塊結合。縣區政府也要成立相應工作機構,配備專職人員,明確工作職責。示范村建設以縣、鄉為主,市上指導;推進村建設以鄉、村為主,縣上指導。縣區、鄉政府是“一村一品”建設的主要組織者和實施者。各縣區確定的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應優先向 “一村一品”示范村、推進村方向發展。要建立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部門全力抓的領導責任制和部門分工責任制。市、縣區業務部門要選派1100名有經驗能吃苦的技術干部脫產蹲點,一定四年不變。同時要把“百村示范千村推進”工程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重要內容,建立激勵機制,對發展“一村一品”成績突出的縣、部門和個人給予表彰,激發廣大干部和群眾發展“一村一品”的積極性。
(二)廣泛宣傳。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紙等媒體,廣泛開展“一村一品”發展模式及典型經驗的宣傳力度,為“一村一品”發展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榆林電視臺、榆林日報應開設“一村一品”專題和專欄,市級各類學會要組織“一村一品”理論研討,交流研究成果;各縣區要利用現有農業信息網絡平臺,開設“一村一品”專欄; 市、縣各級政府要有計劃地組織有關部門領導、干部及部分農村能人、群眾帶頭人外出考察、學習;利用楊凌“農高會”及省外農產品展銷展示會等農業會展契機,充分展示宣傳我市“一村一品”工作成果。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使廣大干部群眾深刻認識“一村一品”建設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廣泛參與的積極性。
(三)典型示范。“一村一品”要在資源和產業基礎好的重點地區率先開展示范,不斷總結經驗,培養先進典型,推出一批產業特色明顯的村,對于較為成熟并有一定推廣意義的經驗和模式,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加大宣傳,組織觀摩學習,積極引導,發揮好典型示范帶動作用。堅持用一戶帶多戶,用一村帶一片的辦法,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乃至“一鄉(鎮)一業”的新格局,不斷提升產業水平,最終形成特色產品和產業集群。
(四)跟蹤問效。“一村一品”實施,直接關系到區域特色產業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推進,農民致富和新農村建設進程。市政府將把實施 “一村一品”工程納入縣區年度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責任考核體系,實行動態管理和綜合考核。對相關單位、專家組、駐村指導員進行督促檢查考核,工作進展緩慢,不能按時落實選派人員和工作不力的,予以通報批評,必要時將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對在實施“一村一品”工程中,取得明顯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單位、個人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全力推動“一村一品”工作的深入開展。
榆林市人民政府??
二○○七年五月十五日

評論

相關法律條文

農業部關于推進一村一品強村富民工程的意見 農業部關于推進一村一品強村富民工程的意見(農經發[2010]10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墾、農牧、農村經濟、漁業)廳(委、辦、局),發展一村一
農業部關于推進一村一品強村富民工程的意見 農業部關于推進一村一品強村富民工程的意見(農經發[2010]10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墾、農牧、農村經濟、漁業)廳(委、辦、局),發展一村一
農業部關于公布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名單的通知 農業部關于公布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名單的通知(農經發[2011]9號)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中發[2010]1號
農業部關于認定第七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的通知 農業部關于認定第七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的通知(農經發〔2017〕5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牧、農村經濟)廳(委、辦、局),xx兵團農業局: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
農業部關于認定第五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的通知 農業部關于認定第五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的通知(農經發[2015]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牧、農村經濟)廳(委、辦、局),xx兵團農業局: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律師最新回復

我是律師

 

律所合作請聯系客服

服務時間 9:00-18:00

400-600-7222

詢律網公眾號

詢律網公眾號

案源信息早知道

詢律網APP

詢律網APP

快捷回復咨詢

友情鏈接(權重2+QQ:3425826150):

備案號:湘ICP備2021010099號-1 經營許可證編號:湘B2-20210501 投訴舉報:xunlv1688@163.com

Powered by 詢律網 Copyright © 長沙詢律網絡服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聯系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湘江財富中心FFC

版權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來自于網友投稿或轉載網絡上的公開信息,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若內容存在侵權或錯誤,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在2個工作日將他刪除。
現在整個網絡流量生態,網站訪問占比極低,本站訪問量更是不值得一提,本站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沒關閉只是基于情懷。
有一些不良律師或不要臉的企業,在不告知我們的情況下,非法采證,惡意起訴,我們將奉陪到底。再一次聲明,本站收到的所有侵權申訴均會在不超過兩個工作日處理,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