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民法典•總則》關于物權的規定在《民法典•物權》中是如何鋪陳展開與具體規定的?
律師回復
-
月幫助201720人《民法總則》第40條規定了宣告失蹤制度,第46條規定了宣告死亡制度,這兩個條文對于申請宣告失蹤的主體和申請宣告死亡的主體,只是一般性的規定了利害關系人,沒有對利害關系人的范圍和順序做具體的限制。結合之前《民法通則》的規定,在申請宣告失蹤這個問題上,利害關系人本身是沒有順序限制的。 在宣告死亡這個問題上,《民法通則》規定了利害關系人是有順序的,是配偶作為第一順序,其他利害關系人作為第二順序,配偶的意見和其他利害關系人是否在下落不明自然人提起宣告死亡申請過程中產生矛盾沖突,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應該以配偶的意見為準,因為這會涉及到夫妻人身關系、婚姻人身關系。 但這次《民法總則》在利益衡量上進行了一個更加精微細致的設計,即使申請宣告死亡,利害關系人也不做順序的限制。與之相配合,如何來平衡夫妻之間的婚姻等人身關系呢?對這個問題,《民法總則》第51條做了規則設計,配偶和其他利害關系人,在申請宣告自然人死亡過程中,順序一律平等,任何人都可以提起。如果配偶之外其他的利害關系人,比如下落不明之人的父母、子女,提起下落不明自然人宣告死亡,這個過程會影響到配偶之間的婚姻等人身關系,那么,如何銜接他們的人身關系呢?通過51條來進行具體配合,也就是說如果配偶再婚,婚姻關系就不能保留了,也可以向民政部門書面聲明不愿意保持婚姻關系,此時婚姻關系也可以得到法律的調整。 原問題:《依具民法總則:利害關系人在申請失蹤和死亡上產生爭議的該如何做出宣告》回復于 2022-12-07 13:16:54
相似問題解答
《民法典》中關于訴訟時效的規定與《民法總則》中關于訴訟時效的規定有何不同
《民法總則》規定的訴訟時效是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物權編最新法律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于2007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是我國踐行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一步,然而縱觀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民法領域的立法史,卻少有像《物權法》那樣引起巨大的爭議,與之配套的最高法院相關司法解釋同樣是命途多舛,從2008年開始征擔保物權,債權
擔保債權 :因擔保產生的權利和義務。法律規定如下:(1)保證人向債權人保證債務人履行債務,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按照約定由保證人履行或者承擔連帶責任;保證人履行債務后,有權向債務人追償。(2)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可以提供一定財產作為抵押物。債務人物權期待權和抵押權之間問題
期待權是指將來有取得與實現的可能性的權利。 期待權可發生于財產權之上。財產權包括債權、物權等權利。債權是特定人得向特定相對人請求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期待權最常發生于債權之上。如附條件和附期限法律行為中,當事人在所附條件成就和期限到來之前政府征收物權維護的問題
第一,明確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具體歸屬。 按照物權理論,土地所有權是一種完全的物權,包括占有、使用、收益、處分四個方面的權能,只有真正的權利主體才擁有完整的所有權。我國現行法律規定的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沒有明確規定農民集體作為土地所有權主體相關法律熱點
相關法律條文
熱心律師
律師最新回復
-
回答并不詳細,并且后續的問題并沒有回答就結束了,對咨詢結果不滿意。
2025-01-20 03:47:12
來自用戶 cyz評價了 -
態度很好,但是只回答了幾個問題后面很關心的問題中午問了,到現在也沒給予回答。唉!!無語了??
2025-01-17 20:49:42
來自用戶 @橙熟iの柚稚i評價了 -
不怎么專業,問話方式不對,不怎么好溝通
2024-04-27 13:36:36
來自用戶 如果有來生評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