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社會中,老年人的權益保障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話題。隨著年齡的增長,部分老年人可能會因身體或認知等方面的原因,需要他人的照顧和監護。那么,老年人能自己選擇監護人嗎?選定的監護人之后還可以變更嗎?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聊聊這兩個重要的問題。
一、老年人能選擇自己的監護人嗎
1、答案是肯定的。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 。這一規定充分尊重了老年人的自主意愿,讓他們能夠在意識清晰、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時候,根據自己對身邊人的了解和信任程度,挑選出最適合照顧自己、維護自己權益的人作為監護人。
比如說,李大爺有三個子女,但他覺得小兒子平時對自己照顧得無微不至,而且小兒子的性格和處事方式讓他最為放心。于是,李大爺在自己 70 歲,思維清晰、行動自如的時候,就和小兒子簽訂了書面協議,確定小兒子為自己將來的監護人。這樣一來,李大爺就為自己的晚年生活提前做好了安排,一旦未來出現身體或認知上的問題,他也不用擔心自己的生活和權益得不到保障。
2、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三十三條規定: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在自己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由該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成年人的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應當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愿,保障并協助被監護人實施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對被監護人有能力獨立處理的事務,監護人不得干涉。

(圖片來源于網絡,聯系侵刪)
二、監護人可以變更嗎
1、監護人也是可以變更的。在現實生活中,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原本選定的監護人可能因為各種原因無法繼續履行監護職責。例如,監護人自身突發重大疾病,沒有精力再照顧被監護人;或者監護人出現了侵害被監護人權益的行為等。
當出現這些情況時,被監護人的其他近親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等有關個人或者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變更監護人。法院會根據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于被監護人的原則依法指定新的監護人 。
2、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三十一條的規定,對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對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圖片來源于網絡,聯系侵刪)
以上就是詢律網小編整理的老年人能選擇自己的監護人嗎,監護人可以變更嗎相關法律知識。如有法律上問題,可關注咨詢~
評論